什么是高处作业?多少米算高处作业?有标准吗?高处作业高度怎么计算?

 

首先要明确一下的是,“高处作业(work at heights)”是一个专业名词,它是有国家标准明文定义的。该国家标准是:GB/T 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该标准归口部门为应急管理部,发布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在国标GB/T 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中,“高处作业”的定义是:在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m或2m以上有可能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注意!高处作业是一个基础概念,但是在我们需要开展高处作业时,高处作业高度计算(下面会介绍到具体如何计算)是非常必要且极其重要的,只有正确计算出作业现场的高处作业高度才能去选择正确合适的防坠落装备,避免坠落事故发生。

 

基于高处作业定义还有几个名词需要了解下定义:(定义比较枯燥,下面有案例更容易看懂)

1、坠落高度基准面(datum plane for highness of falling):通过可能坠落范围内最低处的水平面。

2、可能坠落范围(possible falling bounds):以作业位置为中心,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为半径划成的与水平面垂直的柱形空间。

3、可能坠落范围半径(radius of possible falling bounds):以 R 为代表,为确定可能坠落范围而规定的相对于作业位置的一段水平距离。(注:可能坠落范围半径用米表示,其大小取决于与作业现场的地形、地势或建筑物分布等有关的基础高度,具体的规定是在统计分析了许多高处坠落事故案例的基础上作出的)

4、基础高度(basic highness):以 hb 为代表,以作业位置为中心,6m为半径,划出的垂直于水平面的柱形空间内的最低处与作业位置间的高度差。(注:基础高度用米表示)

5、[高处]作业高度(highness of work [at heights]):以 hw 为代表,作业区各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

6、可能坠落范围半径 R 的规定

 

可能坠落范围半径 R 根据 基础高度 hb 规定如下:

a) 当2m<hb<5m时,R 为3m

b) 当5m<hb<15m时,R 为4m

c) 当15 m<hb<30m时,R 为5m

d) 当hb>30m时,R 为6m

 

这些定义看起来比较复杂和枯燥,那么我们就用几个案例简单阐述下高处作业高度计算方法

例1:基础高度 hb=20 m,可能坠落范围半径 R=5 m,[高处]作业高度 hw=20 m

例2:基础高度 hb=20 m,可能坠落范围半径 R=5 m,[高处]作业高度 hw=14 m

例3:基础高度 hb=29.5 m,可能坠落范围半径 R=5 m,[高处]作业高度 hw=4.5 m